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對「愛」的渴求

讓自己陷在可憐弱勢的樣子並不是通往被愛的門戶;完全接納平凡的自己,喜歡自己,讓自己明亮起來才是!


一個實例
這次的小美是個年輕的上班族,之前她捲入投資美元的風暴,導致嚴重的金錢損失,並且波及周邊的親友,有人因此想要告她。其實她也損失慘重,她並沒有拿走他們的錢。

小美說:「老師 好久不見呀~
今天我收到一封存證信函,是美金事件其中一個人寄給我的,當下覺得他真的很討厭,煩人的事情又來了,但是之後我在想著,對方應該也很掙扎難熬著吧~

我以為我應該就過了,但是今天農曆尾牙,我吃的很開心,但是我的胃好不舒服,我知道我的身體再跟我說,其實我還是有情緒沒釋放出來。我該怎麼面對這事情,才能讓我平靜安穩坦然呢?」

我說:「走進裏面,從中學習,最容易獲得平靜。就從妳真正在害怕的地方開始吧!  如果那個人用盡所有辦法告妳,妳最怕發生什麼事?」

「被關不怕,我有想過。身敗名裂也不怕。所以我感到迷惑,是不是這正是我吸引的我想的,所以他出現了,而我樂在其中?」

「或從你論斷別人開始。  妳討厭他什麼?」

「討厭他表裡不一,超級討厭的。他一開始也是表現得很能同理我們,結果卻一直在背後做小動作。然而我要跟自己說,我應該同理。」

「先不要同理他,不然你會精神分裂!」

「真的!因為會想哭,又要跟自己說面對就好了。 啊!我知道我害怕什麼了!難過什麼了!」

「害怕甚麼?

「我害怕,我再也不被人信任了。如果有些人知道這件事,我怕被批判。我一直都害怕,我在別人眼中再也不完美了。」

「難過什麼?」

「難過曾經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美好的我再也跟過去不同了。怕沒朋友 ,沒人理解,雖然我知道不是全部的人都是。怕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即使我認為我也是受害者之一。

「妳發現妳把自己當成什麼樣的人嗎?一個怕被罵,被否定的人。一個擔心在別人面前卑賤,不被了解的人。妳的內心形象完全不是妳喜歡的様子。」

「是,我曾經是個勇敢的小孩,我遺忘她好久了⋯⋯

「那個擔心的樣子,比較像「妳想遮掩的形象」。妳很怕萬一這是真的,該怎麼辦!」

「是的。我害怕這是真的!」

「妳以為妳是,所以妳極力否認這個形象,用盡各種方法。」

「我還是被框架住了。」

「妳的抗拒,反倒給它充足的能量。」

「被罵又如何?被否定也沒關係。不被了解,對於那些不了解我的人,我何必這麼糾結?怎麼樣都是我,越遮掩,她就真的越會找縫鑽出來!她還是我的一分子,輕鬆多了 !」

「先不要那麼快就「否定這個形象」,它有話要說。」

「好的,不否定。她一直被壓抑住 。哈哈」

「請你誠實的問自己:「妳如果是「那個擔心害怕人」,妳可以獲得什麼好處?」

「哎呀~一下就被老師看破手腳。如果我是那個擔心害怕的人,我就可以去找我想討拍的人討拍拍了。讓他覺得我是弱勢,我很可憐!」

「這是妳的潛意識裏相信「這樣才會被愛」的條件。」

「是的,我現在都用這種方式討愛。」

「妳把它當作一扇愛的大門。但是妳仔細想想,如果每個人都可憐妳,因為妳很妳弱勢,大家都如此看妳,妳真的有被愛的感覺嗎?」

「不!那是同情可憐,不是愛!」

「愛是欣賞肯定和認可。」

「是!好美的一句話。老師沒說,我都要忘記了,愛有這個面貌。」

「玫瑰花為自己而開,因為她喜歡自己的美麗。但是旁人也可以看到她的美,聞到了她的香。她為自己開,自動帶給這個世界清新與活力。」



「我一直跟別人說要愛自己,自己好像還沒真正的做到 。」

「因為妳一直在抗拒「妳潛意識裏那個形象。」

「我浮現了,我笑容燦爛,真心散發出美的樣子。她已經被看見了,真是可憐的孩子 

「那個形象,曾被妳當成通往被愛的門戶,現在已經功成身退了。因為它帶給妳對自己更深的了解。妳不需要經過它才能被愛。」

「愛是欣賞肯定和認可。謝謝老師 。」

「嗯,對自己的欣賞肯定和認可,然後自我明亮起來,別人就無法抗拒妳。」

「沒錯,越來越明亮。嘻嘻。好多人愛我。」

「妳喜歡妳自己才是被愛的門戶。」

「我喜歡呀~超喜歡的。我真的覺得我是一個很棒的人。」

「妳看出來「存證信函」的真正內涵了嗎?它要喚醒妳對被愛的重新認識。」

「它要我看到自己,全部的自己。那個抗拒的,害怕變成的,還有被遺忘的,以及對於如何被愛的重新認識。真開心 !」

「其實寄信的人早已放棄了,他知道錢已拿不回來。」

「是的,只是還在掙扎。」

「他在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如此而已。而妳那時把他的行為解讀成「他攻擊妳,而妳是可憐的受害者。」

「是呀~ 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嗯嗯,現在平靜許多了。」

「他正在學習,他是我們的兄弟姊妹,最終我們都會開悟的。」

「沒錯的,我們都在學習的道路上。」

「妳也在學習,要寬容看待自己。」

「謝謝老師 這句話,我懂了。」

「朝明亮的妳,前進!」

「我已經看到我閃亮亮了。」

「多看幾次我們今天的對話。」

「好的,謝謝老師。」

這次小美面對的情境在表面上看來是一件令她煩躁的財務糾紛或法律事件,但當她願意誠實地向內心看的時候,她即發現她內心執持的自我形象--一個相信悲苦可憐才能惹人疼愛的人並且害怕自己是卑微,被否定的人。這種把自己當成可憐者,內心擔心害怕被否定的形象是極具吸引力與創造力的,它會不斷彰顯相映的體驗來到她的生命中。外在的表象形式或許五花八門,但本質上都相同。這個模式會一再上演,直到她願意審視自己內在,發現自己相信的自我形象,然後重新做她喜歡的選擇,才會改變



附錄

賽斯說:「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你形成你自己的形象。現在這兩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你沒有完全了解它們。你一定要把它們用在自己身上。你一定要審視你自己的內在,運用這些事實並且從中學習。它們不是理論,它們是事實。不管你明不明白,你都是依照這些事實在過生活。

「聽我說是不夠的,你一定要審視你自己的內在。局部接受是不夠的。要完全的接受。

「看著你自己內在有一種美、一種強度、一種喜悅,還有一種解脫束縛的自由。我希望我跟你講完之後,你會嘗到一些那種喜悅和自由的滋味。你不能從書裡得到它。你不能藉由別人解說而得到它。你不能藉由逃離你自己而得到它。你學會向內看自己,並了悟你創造你的實相,你就會找到你的自由。你創造你的實相就是會讓你自由的事實。」


巴夏說: 「你可能會說,我不會選擇被車撞,為什麼我要選擇那種事情呢?當我們說你選擇了你的實相時,我們並不是真地說你專門選擇了一個它將要顯化的特定的方式。我們談論的是,你的信念系統和任何最強烈的情緒,將會把那些最準確地代表了你認為(關於你自己的)最相信的想法或信念的體驗類型,吸引到你的生活中。你可能對你自己有一個一般性的描述,你將會以特定的形式,特定的體驗,吸引代表了能夠反映你持有的一般信念的最容易發生的體驗。我們並不是說你正好希望被車撞。不過,如果一個人糾纏于安全和不安全、受害者和非受害者這樣的想法和問題,以及在許多不同的層面上他都感到不安全的恐懼,那麼,這樣的恐懼自身將會吸引最可能發生的事件,以便向這個人顯示出他所持有的那些負面信念。

某種信念與情緒(潛意識裡對自己的真正想法)會吸引本質相映的體驗,而非特定的表象形式。

發生在你的生活中的任何情形,它們的發生,不是告訴你你被卡住了,不是告訴你,你失敗了。在你生活中發生的那些情況以及你的體驗,它們的發生,是在告訴你你的信念是什麼。這樣,如果你不喜歡你的信念,你可以改變它。你的物質實相是你的回饋機制,所以,作為一個人,在你存在的每一刻,你都會不斷地給予你自己機會,來評估和衡量你正在相信的信念系統,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