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要從肉身的感官中去覺察自己的振動頻率,基本上非常困難,所以造物者才會在其中設計了吸引與反射法則,讓我們可以透過外境來覺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實際上,我們的體驗和我們在這個世界中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自身振動頻率的反射。
只要我們發射出頻率,它最後都會反射回來。雖然東西的形式(表象)可能跟當初設想的不太一樣,但在頻率上絕對毫無差異。
一份工作會吸引我們,關鍵不在工作的內容,而在於它的震動頻率。一個人之所以吸引我們,只因為他射出的震動頻率。人容易迷失在表象,但那內在振動的吸引力才是關鍵。例如某人滿口夥伴信任互利,做事積極努力,但他實際的振動頻率卻是”匱乏缺錢,我很差勁,渴望被認同” ,那麼他會吸引來一群”相似想法”的人。表面上,吸引來的人都認同他做事積極的態度與滿嘴信任互利的教條。骨子裡,他們卻在一個”缺錢匱乏,害怕不被認同的”震動裡互相共振著。日後他們將為了各自的理由,共同創造一些事件,以便學到必須的教訓,震醒自己,放掉不適合的信念。
這就是為什麼我那麼常鼓勵人走在覺察裡,真正在內心下足功夫。因為自我覺察的重點就是發現自己射出什麼頻率!
如何發現自己射出的振動頻率?
發生一件事情,就請誠實地挖掘你創造那件事的真正動機,你做它時的想法與情緒,以及你對它的反應。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室內設計師而你接了一個設計案子。那就問自己:
一、你出於什麼動機去接這個案子? 深入探索,直到它如水晶般清澈。
二、仔細回想自己如何面對它,過程中你是怎麼看待它?
三、你的反應如何呢?正面或負面。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室內設計師而你接了一個設計案子。那就問自己:
一、你出於什麼動機去接這個案子? 深入探索,直到它如水晶般清澈。
二、仔細回想自己如何面對它,過程中你是怎麼看待它?
三、你的反應如何呢?正面或負面。
動機:一開始可能覺得是為了賺錢才接它,經過深入探索後,會發現是自己害怕沒錢,才勉強接這個案子。於是看見自己正在發射出”缺錢的與抗拒的”振動頻率。
過程:接著回想自己工作的經過,發現自己對施工師傅很不信任,覺得很多細節與環節都做不好,於是發現自己正在發射”審判別人與擔憂工作不順利”的頻率。
反應:發現自己不開心,抗拒與不舒服。這意味自己發射出負面的振動。
根據這些自我覺察,幾乎可以確定你將反射什麼經驗回到自己身上。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反射作用可以讓你從外在的環境中覺察自己的振動。如果發現有偏差,自己並不喜歡,那就趕快整合它,把自身的頻率向上提升。讓原本反射的東西”對不上”你現在的振動。那麼本來很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會改變,因為你已經是不同的人。
調高頻率的方法在於整合舊的想法、放下批判。這需要足夠的誠實和不斷的審視自己的想法。一旦頻率變了, 吸引你的東西就會跟著改變。而反射回到你身上,以便和你的新的頻率相呼應的體驗,也會跟著轉變。
一個整合的實例
有一天擔任小學老師的小美line我,她問道,遇到上層的壓迫者(指校長)是否要讓自己努力爬上更高位置來反制他?還是用新的思想的觀念,接受自己身處下層,被壓迫只是吸引力的結果,所以只好忍受?
我告訴她,這兩個方式都會帶來衝突和混亂,請她再想想其他的方式。而且反問她,是否真的理解新的思想?
沒想到她直接回我,她不了解新的思想,而且她不需要新的思想! 這個意外的轉折讓我意識到她有一股非常強烈鬥爭的慾望,我不想捲進去,便以「請你走你自己的路和條條道路通羅馬」來結束對話。
對話是結束了,可是小美的能量還卡在我的胸口,我並沒有喜悅的感覺。
深入探究自己的內在,我發現我論斷她是作繭自縛的無知者,內心衝突混亂,很難纏。和她談話很不舒服。
然後我對自己的服務和文章缺少100%的信心,所以當她否定它時,我便有「那就不要看!」的怒氣。因為我覺得她糟踏了我的服務而且否定了我的分享。
問題是,我何必審判她?我是光之靈,難道她不是嗎?雖然我讀出她源自獵戶星的沉重業力,但她也在為自身的成長尋找出路,這麼勇敢,不是值得我稱讚歡呼嗎?我在幹甚麼?
或許她感覺到我對她的論斷,所以才引起她的攻擊?那麼作繭自縛的無知者,不就是我自己嗎?
而且她讓我對「自己的文章和對話」再做一次更深入的反思。我做這些事情的動機難道是為了別人的稱讚嗎?不!我不需要這種東西。我做這些事,只是因為我的熱情和喜悅。我像一隻喜歡呢喃的小鳥,所以我唱歌。我更加確定這點。
此外,還有一個「快速結束對話就是不好的」想法。這代表我在要求這事情一定得這樣或那樣,不然就是不好。她在幫助我放掉一個信念:「我以為我是仁慈的。而仁慈的人必須給別人一種溫馨幫助的感覺。」一旦我沒有給別人這種感覺,我會以為我做錯了什麼!
這不是仁慈的定義,這是僵化的,限制自己的信念。
為什麼仁慈就是這樣的刻版?誰規定仁慈就只能給人一種溫暖幫助的感覺?為什麼我一定要用自以為的形式,才算是幫助到她?而且用它來審判自己?
然後我對自己的服務和文章缺少100%的信心,所以當她否定它時,我便有「那就不要看!」的怒氣。因為我覺得她糟踏了我的服務而且否定了我的分享。
問題是,我何必審判她?我是光之靈,難道她不是嗎?雖然我讀出她源自獵戶星的沉重業力,但她也在為自身的成長尋找出路,這麼勇敢,不是值得我稱讚歡呼嗎?我在幹甚麼?
或許她感覺到我對她的論斷,所以才引起她的攻擊?那麼作繭自縛的無知者,不就是我自己嗎?
而且她讓我對「自己的文章和對話」再做一次更深入的反思。我做這些事情的動機難道是為了別人的稱讚嗎?不!我不需要這種東西。我做這些事,只是因為我的熱情和喜悅。我像一隻喜歡呢喃的小鳥,所以我唱歌。我更加確定這點。
此外,還有一個「快速結束對話就是不好的」想法。這代表我在要求這事情一定得這樣或那樣,不然就是不好。她在幫助我放掉一個信念:「我以為我是仁慈的。而仁慈的人必須給別人一種溫馨幫助的感覺。」一旦我沒有給別人這種感覺,我會以為我做錯了什麼!
這不是仁慈的定義,這是僵化的,限制自己的信念。
為什麼仁慈就是這樣的刻版?誰規定仁慈就只能給人一種溫暖幫助的感覺?為什麼我一定要用自以為的形式,才算是幫助到她?而且用它來審判自己?
會不會切斷對話,對彼此才是最好的服務?因為我省下了處理她的能量。或許她當時還不想改變,而我也不必白費功夫,這樣不是皆大歡喜嗎?
她不是也用「否定與切斷連結」的獨特方式來服務我探索自己的內在嗎?這個經驗不也幫助我更加了解自己嗎?
當我不以「我不仁慈」來批判自己時,我突然鬆開了我自己。
當下我的內心突然浮現一句話,「只看事情的表面,你會以為這是不歡而散,但骨子裡,就她和你而言,卻是最好的服務。」
這些了悟實在是對我幫助很大。我感覺她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幫助我加速我的因果平衡。我需要這個經驗,來增加我的彈性與柔軟度。謝謝小美和我的共同創造,讓我整合它。下次遇到類似的情境,我會以開心與平靜的方式經驗它。
至此,我的振動頻率改變了,這個"中斷對話事件"轉形成感恩與更深了解的體驗。
當下我的內心突然浮現一句話,「只看事情的表面,你會以為這是不歡而散,但骨子裡,就她和你而言,卻是最好的服務。」
這些了悟實在是對我幫助很大。我感覺她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幫助我加速我的因果平衡。我需要這個經驗,來增加我的彈性與柔軟度。謝謝小美和我的共同創造,讓我整合它。下次遇到類似的情境,我會以開心與平靜的方式經驗它。
至此,我的振動頻率改變了,這個"中斷對話事件"轉形成感恩與更深了解的體驗。
附錄一
溫蒂.甘迺迪說: 「你發射什麼東西出去,這東西最後一定會回到你的身上。
真正的改變唯有透過調整頻率才辦得到。換言之你只能改變你自己,至於別人你一個也改變不了。但你可以用「讓自己成為活生生的榜樣」來影響別人,讓別人有看到不同的生活版本的機會而選擇改變。」又說 「請對你心中升起的感受保持覺察。你現在的情緒是恐懼還是慈悲?如果你感受到了恐懼,就代表你的意識裡仍有一個低頻的震動程式在運作著。但與其譴責自己,不如肯定自己,因為你成功地發現到一個潛藏在下意識的信念。一旦認出它的存在,你就能整合。所謂的整合,就是放下批判,而放下批判,就得把視角從受害者或加害者的心態轉變成共同創作者的心態。可以的話,問問自己:
一,我一開始為什麼創造出這個東西或事件?
二,這東西對我來說有甚麼好處?
三,我想從這二元對立的遊戲中學到什麼?
了解事件對你代表的意義,你就能改變自己的觀點,對整件事的體驗也會改觀。如此一來,你的意識就能提升到更高層次。」
附錄二 巴夏的自我覺察的舉例
有人問巴夏:
一,我一開始為什麼創造出這個東西或事件?
二,這東西對我來說有甚麼好處?
三,我想從這二元對立的遊戲中學到什麼?
了解事件對你代表的意義,你就能改變自己的觀點,對整件事的體驗也會改觀。如此一來,你的意識就能提升到更高層次。」
附錄二 巴夏的自我覺察的舉例
有人問巴夏:
你可否舉例說明恐懼會帶來什麼樣的訊息?
巴夏:
有這樣的一個例子,你正在一條街上走。有個人朝你走過來,突然之間你害怕了:「他想幹什麼?他想幹什麼?他為什麼煩我?我不想被設計。他會搶劫我嗎?他想幹什麼?」
有這樣的一個例子,你正在一條街上走。有個人朝你走過來,突然之間你害怕了:「他想幹什麼?他想幹什麼?他為什麼煩我?我不想被設計。他會搶劫我嗎?他想幹什麼?」
「抱歉打擾!請問幾點了?」「好的。」「非常謝謝你。再見。」
「我為什麼這麼害怕?我為何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這麼害怕?」你所創造的情境和你所相信的習慣。其中的訊息是要讓你知道,你的恐懼反應讓你覺察到你不想要的內在信念。
那就是訊息。如果你不想過那種惶恐的生活,那麼你就已經允許自己,讓恐懼顯現出你內在的信念了。你可以改變它們。這是恐懼傳達訊息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