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審視自己


一種培養自我覺察力並且獲得個人力量的方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傳授的功課有沒有復習?」曾子所倡導的是拿個標準盯住自己,日日審核有無過失,這絕不是我所鼓吹的審視自己。

審視自己,是指「覺察自己卡在什麼樣的想法裡,釐清它,讓那産生困擾的想法自動消失。目的是鬆綁自己,讓自己重回平靜平衡與快樂的狀態。」所以「反省自己的過錯」與「審視自己的想法」是二條完全不同的路。

找到産生困擾的想法
首先把一個令自己有反應的事件分成單純的事實帶來的情緒,以及我在事實上面堆疊的想法三部分,然後在想法項目下盡可能寫出自己想到的念頭畫面或回憶。

其次確定産生困擾的想法。把寫出來的想法一個一個比對,想像自己如果沒有該想法,原本困擾的情緒與掙扎是否就消失不見,就可找到它。例如,假使我準備要聯絡某個朋友,內心突然感到沉重與抗拒,我就可以向內探索與之相關的想法。也許我覺得他總是愛批評別人,我擔心被他貶得體無完膚,也許怕他質疑我的存在價值,我會不會真是個無用無貢獻的人。接著問自己: 「如果我沒有擔心被他貶得體無完膚的想法,我是否感到沉重?」如果還有,就繼續核對下去。最後發現如果我不擔心自己是無用之人的想法,聯絡他就不會感到沉重,那它就是卡住我的關鍵想法。

接著釐清這個想法(例如我是個沒有用的廢人)是否真實?它是不是自己的誤解?為什麼我會抱持這個想法?它為我帶來甚麼好處?過去它也許曾服務過我,但現在它還適合我嗎?它只是個想法而已,為什麼我要把它當事實?既然是想法,為什麼我不抱住對我現在比較有益的想法?...

三個例子

《某人跟我約了骨療時間,卻沒來》

一、事實:我們約好時間,他沒有來。

二、帶來的情緒:我有點生氣和可惜的感覺。

三、我在「事實」加上去的想法:我的骨療很寶貴,約診時段並不多,我不願看見別人約了沒有來,因為這意味著,「我的時間被浪費了」。

四、審視自己的信念:
我知道我生氣,全是因為「我的時間被浪費」的想法造成的。

這個想法,讓我聯想到小時候沒有隨手關燈,被父母指責「浪費」的畫面。也會浮現我對小孩打開房間的冷氣,人卻在客廳玩電腦,會覺得他們「浪費」電而生氣的場景。另外也想到小時候在電視上媒體常宣導「資源有限,不要浪費水電」的片段記憶。
原來我被教導這些東西,而變成「害怕浪費的人。」

我發覺我把這些教導當成「事實」了。我不自覺地把「他沒有來」,自動翻譯成「他浪費了寶貴的骨療時間。」所以這個想法發動了我的情緒。

當我審視了自己的信念之後,很容易看出來,實際上「在那一刻我需要發生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提醒了我:我的內心仍有與大我不協調的信念,我把自己情緒的主控權交給了別人,這個想法會拉開我和喜悅的連結。

如果我放掉這些有關「浪費」的想法,不再擔心自己是一個浪費的人,我不是更容易活在喜悅中? 所以「他沒有來」怎麼能算是浪費呢?不是更值得嗎?因為在這個時間點上,對我的生命演化而言,它有它的提醒目的,義意和美麗。

這正是我需要了解的事情。

那麼之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約了沒來呢?不會,除非我仍需要再從這種架構下學習新的了解。更何況我知道很多人喜歡和我見面,如同我也樂於跟他們互動一樣,這是我很確定的事情。


YouTube創始者陳世俊的自我審視》
陳世俊在出售YouTubegoogle公司之後沒多久,他突發昏倒於飛機上,昏迷不醒被抬進醫院接受腦的手術。這個事件促使了他下列自我審視的內容。

在病床上,他想著:「當初我創造YouTube,也憧景過家產千萬的富翁,那麼當我出售YouTube,成為億萬富翁,當YouTube全球流行,我也曾被當成偶像崇拜時,我成功了嗎?
「不,沒有成功。我可能一瞬間就失去這些東西,錢、房子、名聲我可能在完全無知覺的狀態下昏睡過去,並且很可能醒不過來。所以那些目標,錢、房子、車子,更多的錢、房子、車子,我是可以追求它們,可是如果我只是為了它們活,有什麼意義呢?
「我意識到我得為自己的心而活;我得為最愛的事情而活...
「我的最愛是高爾夫球嗎?不是!我的最愛是享受Google的高薪和假期嗎?當然不是!如果大公司不是我的最愛,那麼我就離職;如果這時我最愛創業,那就去矽谷租一間辦公室重新開始。既然我所擁有的一切都可能戛然而止,為什麼不選擇我最中意的生活,幹嘛讓自己後悔?」

於是陳士俊離開Google,重新在矽谷開始他的新創事業。


《小美的自我審視》
這次的小美是個資深的上班族,她常常困惑自己為何一想到親友可能過世就會大哭不已。我們來看看她如何審視自己的詳細過程。

小美說:「上禮拜六,我聽到一個同學得到癌症的消息後,(小美開始哭泣)我也想到了爸爸住院,然後就哭個不停。我好害怕,雖然我知道靈魂是永生的,人只是一個肉體軀穀,而且每個人都會死,但是我還是悲痛不已。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對死亡這麼難過?

我說:「妳覺得親人的死亡對妳而言代表什麼?」

「就是離開,沒了。」

「那沒了,代表什麼?」

「我也搞不清楚,是依靠嗎?」

「如果你爸爸現在死了,妳最怕什麼事情?」

「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麼。」

「那爸爸沒了,代表什麼?」

「愛我的人不見了。(小美又哭了起來)我很怕親友離開我。...我發現好像跟我的自我價值有關係。我想到之前有個同事不理我了,我當時也是大哭好久,就像這次一樣。」

「同事不理妳,代表他離開了,沒了。過世也代表不理妳,沒了。」

「對!」

「所以妳有個混合不清的信念,妳把同事不理妳和親人過世綁在一起,然後又把它們,統統翻譯成,他們離開妳,是因為你不好。」

「沒...錯!」小美突然大哭起來。

「你把他們混淆了,你以為爸爸離開也是不理妳的意思。」

「對。好像都是這個問題。我之前離婚也是大哭特哭。我以為前夫離開我,是因為我不好!」

「所以只要有人不理你,你都會以為是自己不好。」

「對。」

「你連親人過世也代表妳不好;你在悲痛自己是不好的人。」

「對。」

「你有看出來你的誤解嗎?」

「好像是」

「同事或前夫對你有誤會而不理妳,只能代表他們自己的想法,並不能代表你不好。而親人的過世,是生病或其他原因,但根本跟你好不好這件事無關!」

「好像是這樣。」

「只有小孩子才會把別人的行為反應蓋括承受,全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你還沒有從這個狀況成長過來。」

「對,我的女兒跟曾我提過,她以為是她做錯事,才會造成我和前夫的離婚。」

「這就是小小孩會有的想法,但你已是成人。你現在看得出來你的同事或前夫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原因而離開妳嗎?可能不合,可能個性改變,任何原因都有可能,但是他們根本不能決定妳好不好。」

「所以他們可能有他自己的困難,不知如何處理而離開我。」

「沒錯,這就是成熟大人的看法。不需要將別人離開或不理我們,認定為我不好。那你現在覺得「離開」只有一種理由,還是有形形色色的理由?」

「以前我覺得只有一種理由,現在我知道很多種。」

「如果妳現在想到某個同事要離開妳,還會大哭嗎?」

小美笑著說:「不會。因為我知道他可能有他自己的理由,但這無法代表我不好。」

「妳變成不同的人了!那個幻覺不見了。」

過了幾天,小美line 我:「陳醫師謝謝您,讓我變得好輕鬆喔!」



附錄
單純的事實
帶來的情緒
我自動加上去的想法
待會要請XX同事幫忙
焦慮不安
我跟他不熟,聽說他不容易親近
他平常看起來沒甚麼笑容
我對人際關係真的很笨拙
他會不會拒絕我?過去我曾被拒絕,我好怕
我是不是一個沒用的人?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提問(Questionning)


問對的問題,培養以提問來思考的方式。

問一連串對的問題,是為了釐清自己的困惑、混亂或恐懼,以還給自己明晰。以類比來說,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很多的答案,像是Google上面的大數據。但是Google可以針對各種問題提供解答,卻無法問出一個我們當下需要的問題。各位可以設想,如果我現在問iPhoneSiri或者在Google上搜尋下面的問題:「我該如何看出這個情境想要告訴我的訊息?」
它們會怎麼回答?顯然我們無法用這問題來獲取有意義的答案,我們需要學習「問對問題」,然後根據腦海的資料、感受和直覺,來挖掘有價值的答案。

常見問不出答案的問題模式如下:
自問:「我這兩天落枕了,左側肩膀脖子痛到不行,連清喉嚨、咳嗽都在痛,不知道身體是要告訴我什麼?」
自答:「我想是因為我覺得身心都太緊繃了,想把握時間多練習,過度使用身體。他們想讓我知道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然後結束了自我審視過程。
另一個例子,自問: 「我的親人生重病,恐有過世的可能,我一想到就不禁悲從中來,哭得死去活來,為什麼遇到類似的事情我都會難過成這樣子?」
自答:「我想是因為家人或好友即將離開了,所以我才悲傷成這樣子,我讀過賽斯書,知道靈魂永生,人不會真正死去,可是我還是很悲傷。」然後就卡住了。

問不出所以然,是因為這些答案是說服自己的答案(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或靈魂永生,人不會真正死去。),恐怕連當事人都不相信。它不僅對當下的自己不會有幫助,甚至還會造成內心的交戰。像第一個例子,按其答案的脈絡發展,或許接著就說:「落枕想讓我放手,可是如果我不努力,那不就糟了。」於是進入了「我該休息,不!該認真練習。不!該休息...」的狗追自己尾巴的模式。如果這時候問其他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我認為應該認真練習? 不練習,我會擔心什麼? 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不練習令我如此焦慮?」或是「如果我不曾落枕,那我就不會明白什麼?」反倒這些問題比較容易釣到潛意識的真正信念。

駕馭問題的思維方式,學習以提問來思考
千萬不要妄想那剛開始的回答就是答案,因為潛意識的信念或足以改變生命的洞見,不在那裡。如果它真的在表層,我們一開始就會洞悉,根本不用審視自己。實際上,情境本身就是一個靈魂對我們的提問,深具創造性,它足以令我們變成不同的人。關鍵在於我們需要有看穿事情表面的能力,以培養出駕馭問題的思維方式。我建議的學習路徑是參考各種範例,留意其中的提問,然後不斷根據自己遭遇的情境來問自己問題,接著根據自己回答的內容為範圍,繼續追問更深入的問題,一層一層地探索下去,直到水落石出。

二個案例:

第一例 一支折傘 (這是我在幾年前書寫的記錄)

好多次,我在某店家前面,看到折傘被遺留在傘架上,就會注意它。如果它放在那裡好幾天甚至一二週之後,我就會把它視作「愛心傘」,於是我就有想要把它撿回家給女兒用的衝動。我越抑制這個衝動,就越想要拿。可是拿了它,卻又覺得自己怎麼可以拿别人的東西,而且現在我也不需要它。其實我根本就不缺雨傘,我車上還有三支呢!我覺得這裡面有一些東西要我學習,不然它不會躍入我的注意焦點。那它想要告訴我什麼呢?
我想到的是,衝動是不能壓抑的,否則它會扭曲成另一種衝動,而且表面的衝動的底下有真正的衝動。所以我就伸手拿了一把橘紅色折傘,讓自己進入這個體驗。


接著我看著它,讓相關的情緒與念頭自由浮現,然後把它們通通寫下來,包括聯想到的東西:
「雨傘放在那邊很久了,都沒人要拿,那麼不拿白不拿。」(想要佔別人的便宜)
「小魚喜歡折傘,她容易用壞它,我先幫她預留一支,一定用得到。」(我在批評女兒容易弄壞東西)
「傘是別人的,我不可以拿。」
(我正在壓抑這股衝動)
「沒經過允許,拿別人的東西,代表我是匱乏的人,所以不能拿。」
(我在壓抑它而且開始論斷自己)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自己買。我不需要拿走別人的雨傘。」(我在說服自己,這個念頭並沒有幫助我了解自己)
「我的傘也曾經被人拿走。」(幫自己找理由,避開論斷的壓力)
「我怕我的雨傘放在店家外面被人拿走。」(我要保護我的東西)
「我曾經也拿走別人的雨傘,然後隔天又放回原處。」(我的良心說不過去)
「有時候我也拿走別人的傘,然後也沒有還。」(我告訴自己那是愛心傘,拿了沒有關係。)

到底我真正的衝動是什麼?
那是不用錢的折傘,不拿白不拿嗎?
那是有價值的東西,不拿可惜嗎?
還是它在叫我不要一直想「佔人便宜」或活在「害怕被人佔便宜(欺負)」的陰影下?
這時我突然浮現小時候,爸爸常常要我讓妹妹,凡事都要給她佔便宜,不然就罵我:「沒讓(沒有肚量),妹妹只有一個,你要讓她!」的畫面。這段厭惡和痛苦的回憶,令我對別人佔我便宜的舉動非常過敏!

為什麼都要讓她?連她犯的過錯都變成是我的錯?她可以任意破壞我的東西,而我只能默默承受?她可以被寵,而我就不斷被打壓和被欺負?為什麼我要接受這些?而不敢說出內心真正的感受:「我也是人,我也值得被尊重。我不是次等人!」我把別人佔我便宜當作是不尊重我、欺負我和踐踏我的行為。我非常防衛和抗拒,所以我也想去佔别人的便宜。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一直有這種情感被壓在內心深處。

我聽見了橘色折傘的訊息了!
它說:「我想拿傘的衝動,佔人便宜,是因為我想報復或補償爸爸和妹妹對我的傷害。」接著我意識到這個衝動的背後的真正衝動:「去溝通和表達自己。我需要被尊重,我不是一個從頭到尾都應該被打壓的次等人。

於是我釐清了三件事情
一、拿愛心傘不一定代表佔人便宜,也不意味著欺負或報復。我會把它們連結在一起,全是因爲爸爸和妹妹的關係。我無意識地用這個角度去看事情。
二、每個人拿愛心傘都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不需要用自己的偏見去批評別人。
三、家裏的費用負擔,想多付就多付,不想多付就不要多付。把話講清楚,不需要委屈自己。這和欺負沒有關係,這是界限的問題。只要不默許,根本不會發生!

隔天早上恰好下起大雨,我就把傘送回原處,讓它被需要的人拿去用。我感激它的美好服務,讓我看見那份長期以來我不願面對的情感。



第二個案例—   我的脖子落枕了
這次的小美是個美麗動人的上班族,我們來看看脖子落枕告訴了她什麼訊息,以及整個挖掘的過程。

小美說 :老師,這兩天落枕了,左側肩膀脖子痛到不行,連清喉嚨、咳嗽都在痛,不知道身體是要告訴我什麼?讓我學到什麼?

我說 : 「最近有發生什麼事嗎

我最近學游泳很勤練習,身體有點超過負荷,所以後來就想放慢腳步,結果脖子就開始不舒服了。

試試自己問自己,去發現它想告訴妳的訊息

我覺得身心都太緊繃了,想把握時間多練習,過度使用身體。它們想讓我知道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

「說出這些,妳有比較好了嗎?

脖子還是很緊。

這代表妳尚未聽到訊息不然你會立即感到不同

我覺得是要我看見我的比較心跟好強心,怕自己做不好。

妳現在有釋放或放鬆的感覺嗎?

「還很痛

你還沒有聽到它的聲音!請妳真的下功夫去探索它。

過了一個下午,我主動問她:「探索出什麼了嗎?

小美說:剛剛偷跑去找醫生打針了🙈看來是還沒聽到訊息,因為還很痛。

「打針不是探索

我打針壓抑它,還能聽見嗎?

當然,因為妳根本壓不住它,它想要表達的欲望是那麼強烈!

好,我下功夫尋找訊息。

幾小時過後,小美說:我覺得自己應該要比較優秀比較有能力,但是事實目前不如我預期,但我不想接受,所以拼命想追趕證明自己。

「如果脖子不痛,整個人輕鬆起來,或心情愉悅,就是妳得到答案的徵兆。現在有嗎?

「它還是疼痛和僵硬。

「花時間挖出它的訊息,妳正在突破的邊緣!

「好」

過了一天,小美傳給我她的功課,她說:
我覺得自己天生游泳資質不好,不練習趕不上其他優秀的同學,所以要多花點時間練習,讓自己更優秀。
我怕跟不上,我怕被說是拖油瓶,我怕不能結訓很丟臉,我怕自己落後會覺得自己沒有用,不夠好,做什麼事都沒有成果。
我怕他們比我優秀還比我努力,我會落後更多,輸更多,我不喜歡輸的感覺,不喜歡當弱者,我要贏,要突出,要優秀。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不付出時間努力,怎麼會有豐碩的成果?
老師,我的方向是對的嗎?我的脖子持續疼痛,好像沒有改變。

我看見小美已經下足了功夫,把一些問題都想過了一遍,只差幾步就可以聽見訊息,所以出手幫她。我問道:脖子落枕是什麼感覺?

她說:覺得自由被限制了,想做的事被限制住了。

這時我腦中浮現她的頭被限制在一個方向的畫面,無法左右轉動,她似乎不願看其他的方向,所以我問:妳不能面對什麼事?

我想證明自己是可以的,我無法接受自己失敗。

妳不想要面對自己的什麼情感?

我不想面對自己有不足之處,不想有挫折感。

妳還想到什麼?

「我覺得矛盾,想找回一開始學游泳單純的快樂,可是又覺得要努力精進往下一個救生員訓練邁進。怕自己不夠好。

「所以妳不想看到「不夠好的自己」,以及在情感上「失敗,差勁」的感受。

對,我想要表現出來都是好的,不想被看見不足,失敗。

這是你的困惑,顯現在肉體上,以便你能夠看到它。

什麼困惑?

「妳以為自己就是不夠好,所以想靠努力練習來掩飾。妳認為只有這樣才行得通,卻怎麼都掩蓋不住。

對,心裡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外在表現要是最好的一面,讓別人看到是好的。我想要被認同。

妳的內在有股喜悅和活力想要流過妳的身體,但在脖子肩背區域遇到抗拒,妳不讓它流過。

我也覺得游泳讓我喜悅跟活力,可是不知道怎麼就卡住了!

「妳卡在無法做到的困難裡。

所以我不要一直說服自己其實可以很好,而是接受覺得自己不好的自己嗎?我不知道現在到底該怎麼順著流走,是就放鬆讓自己隨緣?

妳開始注意妳的困惑,而非一股腦兒掩飾"不夠好"。

有意識到他們在打架,卻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

為什麼妳要堅持那些條件,妳才能快樂?為什麼妳需要有那麼多的好?

對啊,為什麼要那麼多好?我也沒想過😂沒有那麼多好,我還是我,還是有愛我的人。

為什麼妳需要有那麼多的好?

因為我認同了別人的期望,甚至別人沒有期望,我卻自己設定了他們有,加諸在自己身上。

所以妳以為自己需要那麼多的好,但妳難以達到,然後妳就不讓自己快樂起來?

對,永遠覺得自己達不到最好!但我怎麼不抗拒而讓那股快樂順順流過?我要怎麼放過自己?

問自己,為什麼妳需要那麼多妳永遠都做不到的好?

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要做才有價值。

如果妳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那麼別人稱讚妳,妳也不能接受。妳會以為別人在騙你。因為他們說的,跟妳想的那個自己不一樣!

對,現在就是這個情況,我不相信他們說的。

這些東西都是妳的混淆不清的感情,因為其實你是想要被肯定的。

我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好。我想被肯定,卻不相信肯定我的那些人,所以我卡住了。

我覺得小美尚未發現她的堅持的真正理由,所以又再問她:為什麼妳需要那麼多妳永遠達不到的好?

因為我不相信自己與生俱來就有價值。我該怎麼放下自己的堅持?我該接受自己現在覺得自己糟,還是應該放下覺得自己很糟的想法?我困惑了。

妳要先接受現在對自己的看法。

嗯嗯,我覺得自己現在不夠好。

大方承認妳對自己的看法,不要抗拒。

覺得自己不夠好,同時也不要想掩飾表現的很好嗎?

掩飾,就是抗拒。

但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想透過大量練習讓自己更好,這樣算抗拒嗎?

大量練習就是使勁抗拒,妳還在企圖為不夠好而掙扎!

所以覺得自己不夠好,也不要練習嗎? 哈哈

小美仍然卡在幻覺裡,所以我持續問:為什麼妳需要那麼多妳永遠達不到的好?為什麼妳要極力掩飾自己?

因為我不能給自己價值跟認同,不管我做到多好,永遠覺得不夠,永遠無法快樂。

為什麼妳需要那麼多妳永遠達不到的好?

我覺得那麼好,才有人真心愛我。

喔耶!妳終於說出脖子想要說的完整訊息了。

卡關好久😂脖子想告訴我這不是真的嗎?不管我有多或少的好,還是值得被愛嗎?

這就是落枕要告訴妳的東西: 妳以為妳必須達到妳的標準才會被愛。然而妳根本達不到,所以妳覺得永遠不會有人真心愛妳。你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妳到底在幹什麼!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

即便我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有好多人愛我啊。

但是妳不相信,因為妳達不到妳的標準! 別人說了,妳也不信!

我要怎麼放下這個根深蒂固的想法?還是發現了,就讓它慢慢飄走?

仔細審視妳的信念,看看妳的主張合情合理嗎?

不合理,也很荒謬,感覺把自己逼死都達不到!

妳之前對此是無意識的,妳不知道妳一再逼迫自己,幾近變態。脖子卡住,就是要把這個無意識的混亂信念浮上枱面。它要妳質疑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以前脖子也會卡住,但沒有這次這麼想找到答案。

「事情的發生一定是一波比一波強烈,直到你不得不面對為止。即使這次你用打針逃過了,下次或許會出現針藥都壓不住的病痛,或發生你難以接受的事件,以喚醒妳的覺知。」

「原來如此。」

「妳看得出妳剛開始自己挖的訊息和最後的訊息不一樣嗎?比較一下,
:它想讓我知道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
:妳以為妳必須達到妳的標準才會被愛。然而妳根本就達不到,所以妳覺得永遠不會有人愛妳。妳到底在幹什麼 ? 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

「看的出來,一個是我企圖說服自己的相反話,我自己都不信;一個是深層潛意識相信的。」

「太好了,那妳現在脖子還痛嗎?

「不痛,而且可以轉動了。轉來轉去還是有一點痛,不過好很多。」

「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因為妳已聽見它想要傳達的訊息。」

「要問對問題把訊息找出來,真的不簡單,很容易被自己矇過去。」

「需要不斷下功夫練習,就這訣竅而已。」

「現在覺得探索自己真的很有趣,找到真實的自己很開心,謝謝老師,我會持續找自己

鑒於小美的腦子像落枕一樣僵硬,不能轉動其他方向(她的脖子生動地把這畫面表達出來)。我想提醒她: 做自己妳將會做得最好,因為沒有人可以做到像妳那麼像自己!可是如果妳相信了別人的教導而去追求莫名的標準和比較,恐怕妳將付出代價!

何不仔細地審視妳從小被教導的那些想法因為妳是成年人,妳有能力辨識它們到底適不適合現在的妳,然後讓自己重新校正重回平衡

所以,小美必須在這兩個方向中做一抉擇,然後親自體驗自己選擇的結果。        "不斷質疑那些教導適不適合妳?"或 "常常質疑自己不夠好?"



附錄
賽斯說:
「現在如果你被激怒的時候,你看到一本書教你去深思,且要把你的思想立即轉向為愛和光,那你就是在自找麻煩。因為這種作法只會使你對你自己的自然情緒更為害怕。你不會比以前更瞭解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你只是把它們隱藏得更好一些罷了。而如果你沒有準備好的話,在這種情形下,你或許就會生病。

如果你有身體的病症,不要逃避它。感覺它在你身體內的真實性,然後讓那些情緒和念頭自由的跟著來。如果你讓它們流動,它們就會帶你到造成問題的信念。它們會把你帶過你必須面對與探索的自己的實相的許多層面。這些方法把你本來抑制的東西釋放了出來。信任它——,它是你存在的自然之流,它會喚起你自己的創造力。跟隨它,它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又說: 「如果你過去能徹底地在特定議題中表達自己,你就不會感冒了;而且如果你在過去利用所有你在班上所積累的洞見,你就不會感冒了。

如果你在過去予許自己沿著特定方向,把你內在的想法向外徹底對你的長子表達,你就不會感冒了。然而,使用蜂蜜和醋是比較容易的;可是,使用蜂蜜和醋僅是讓你擺脫感冒,而且並沒有讓你找出你為何得了感冒,你並沒有在患上感冒中,學習到關於你自己你應該知道的事情因此,當你的咳嗽消失了,而這個議題又會再次的出現,你會患上不同的疾病,因此你會找尋不同的治療。

蜂蜜和醋是廉價的;了解自己是珍貴,而且更加有價值的

這樣的內在治療和這樣真正的治療,並不會以包裹的方式來到,而你也不用去超市拿,並且真正的內在治療,不是在早餐後服用草藥,雖然這些可以作為中間的手段。

可是如果你想要對你自己真正的了解,如果你想要得到症狀真正的理由,那麼,有方法可以做到,而我也把他們給你了,而他們不一定是像醋一樣的苦澀。
~ A Seth Book – The Early Class Sessions, ESP Class SessionJuly 21, 1970 Tues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