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審視自己


一種培養自我覺察力並且獲得個人力量的方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傳授的功課有沒有復習?」曾子所倡導的是拿個標準盯住自己,日日審核有無過失,這絕不是我所鼓吹的審視自己。

審視自己,是指「覺察自己卡在什麼樣的想法裡,釐清它,讓那産生困擾的想法自動消失。目的是鬆綁自己,讓自己重回平靜平衡與快樂的狀態。」所以「反省自己的過錯」與「審視自己的想法」是二條完全不同的路。

找到産生困擾的想法
首先把一個令自己有反應的事件分成單純的事實帶來的情緒,以及我在事實上面堆疊的想法三部分,然後在想法項目下盡可能寫出自己想到的念頭畫面或回憶。

其次確定産生困擾的想法。把寫出來的想法一個一個比對,想像自己如果沒有該想法,原本困擾的情緒與掙扎是否就消失不見,就可找到它。例如,假使我準備要聯絡某個朋友,內心突然感到沉重與抗拒,我就可以向內探索與之相關的想法。也許我覺得他總是愛批評別人,我擔心被他貶得體無完膚,也許怕他質疑我的存在價值,我會不會真是個無用無貢獻的人。接著問自己: 「如果我沒有擔心被他貶得體無完膚的想法,我是否感到沉重?」如果還有,就繼續核對下去。最後發現如果我不擔心自己是無用之人的想法,聯絡他就不會感到沉重,那它就是卡住我的關鍵想法。

接著釐清這個想法(例如我是個沒有用的廢人)是否真實?它是不是自己的誤解?為什麼我會抱持這個想法?它為我帶來甚麼好處?過去它也許曾服務過我,但現在它還適合我嗎?它只是個想法而已,為什麼我要把它當事實?既然是想法,為什麼我不抱住對我現在比較有益的想法?...

三個例子

《某人跟我約了骨療時間,卻沒來》

一、事實:我們約好時間,他沒有來。

二、帶來的情緒:我有點生氣和可惜的感覺。

三、我在「事實」加上去的想法:我的骨療很寶貴,約診時段並不多,我不願看見別人約了沒有來,因為這意味著,「我的時間被浪費了」。

四、審視自己的信念:
我知道我生氣,全是因為「我的時間被浪費」的想法造成的。

這個想法,讓我聯想到小時候沒有隨手關燈,被父母指責「浪費」的畫面。也會浮現我對小孩打開房間的冷氣,人卻在客廳玩電腦,會覺得他們「浪費」電而生氣的場景。另外也想到小時候在電視上媒體常宣導「資源有限,不要浪費水電」的片段記憶。
原來我被教導這些東西,而變成「害怕浪費的人。」

我發覺我把這些教導當成「事實」了。我不自覺地把「他沒有來」,自動翻譯成「他浪費了寶貴的骨療時間。」所以這個想法發動了我的情緒。

當我審視了自己的信念之後,很容易看出來,實際上「在那一刻我需要發生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提醒了我:我的內心仍有與大我不協調的信念,我把自己情緒的主控權交給了別人,這個想法會拉開我和喜悅的連結。

如果我放掉這些有關「浪費」的想法,不再擔心自己是一個浪費的人,我不是更容易活在喜悅中? 所以「他沒有來」怎麼能算是浪費呢?不是更值得嗎?因為在這個時間點上,對我的生命演化而言,它有它的提醒目的,義意和美麗。

這正是我需要了解的事情。

那麼之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約了沒來呢?不會,除非我仍需要再從這種架構下學習新的了解。更何況我知道很多人喜歡和我見面,如同我也樂於跟他們互動一樣,這是我很確定的事情。


YouTube創始者陳世俊的自我審視》
陳世俊在出售YouTubegoogle公司之後沒多久,他突發昏倒於飛機上,昏迷不醒被抬進醫院接受腦的手術。這個事件促使了他下列自我審視的內容。

在病床上,他想著:「當初我創造YouTube,也憧景過家產千萬的富翁,那麼當我出售YouTube,成為億萬富翁,當YouTube全球流行,我也曾被當成偶像崇拜時,我成功了嗎?
「不,沒有成功。我可能一瞬間就失去這些東西,錢、房子、名聲我可能在完全無知覺的狀態下昏睡過去,並且很可能醒不過來。所以那些目標,錢、房子、車子,更多的錢、房子、車子,我是可以追求它們,可是如果我只是為了它們活,有什麼意義呢?
「我意識到我得為自己的心而活;我得為最愛的事情而活...
「我的最愛是高爾夫球嗎?不是!我的最愛是享受Google的高薪和假期嗎?當然不是!如果大公司不是我的最愛,那麼我就離職;如果這時我最愛創業,那就去矽谷租一間辦公室重新開始。既然我所擁有的一切都可能戛然而止,為什麼不選擇我最中意的生活,幹嘛讓自己後悔?」

於是陳士俊離開Google,重新在矽谷開始他的新創事業。


《小美的自我審視》
這次的小美是個資深的上班族,她常常困惑自己為何一想到親友可能過世就會大哭不已。我們來看看她如何審視自己的詳細過程。

小美說:「上禮拜六,我聽到一個同學得到癌症的消息後,(小美開始哭泣)我也想到了爸爸住院,然後就哭個不停。我好害怕,雖然我知道靈魂是永生的,人只是一個肉體軀穀,而且每個人都會死,但是我還是悲痛不已。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對死亡這麼難過?

我說:「妳覺得親人的死亡對妳而言代表什麼?」

「就是離開,沒了。」

「那沒了,代表什麼?」

「我也搞不清楚,是依靠嗎?」

「如果你爸爸現在死了,妳最怕什麼事情?」

「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麼。」

「那爸爸沒了,代表什麼?」

「愛我的人不見了。(小美又哭了起來)我很怕親友離開我。...我發現好像跟我的自我價值有關係。我想到之前有個同事不理我了,我當時也是大哭好久,就像這次一樣。」

「同事不理妳,代表他離開了,沒了。過世也代表不理妳,沒了。」

「對!」

「所以妳有個混合不清的信念,妳把同事不理妳和親人過世綁在一起,然後又把它們,統統翻譯成,他們離開妳,是因為你不好。」

「沒...錯!」小美突然大哭起來。

「你把他們混淆了,你以為爸爸離開也是不理妳的意思。」

「對。好像都是這個問題。我之前離婚也是大哭特哭。我以為前夫離開我,是因為我不好!」

「所以只要有人不理你,你都會以為是自己不好。」

「對。」

「你連親人過世也代表妳不好;你在悲痛自己是不好的人。」

「對。」

「你有看出來你的誤解嗎?」

「好像是」

「同事或前夫對你有誤會而不理妳,只能代表他們自己的想法,並不能代表你不好。而親人的過世,是生病或其他原因,但根本跟你好不好這件事無關!」

「好像是這樣。」

「只有小孩子才會把別人的行為反應蓋括承受,全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你還沒有從這個狀況成長過來。」

「對,我的女兒跟曾我提過,她以為是她做錯事,才會造成我和前夫的離婚。」

「這就是小小孩會有的想法,但你已是成人。你現在看得出來你的同事或前夫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原因而離開妳嗎?可能不合,可能個性改變,任何原因都有可能,但是他們根本不能決定妳好不好。」

「所以他們可能有他自己的困難,不知如何處理而離開我。」

「沒錯,這就是成熟大人的看法。不需要將別人離開或不理我們,認定為我不好。那你現在覺得「離開」只有一種理由,還是有形形色色的理由?」

「以前我覺得只有一種理由,現在我知道很多種。」

「如果妳現在想到某個同事要離開妳,還會大哭嗎?」

小美笑著說:「不會。因為我知道他可能有他自己的理由,但這無法代表我不好。」

「妳變成不同的人了!那個幻覺不見了。」

過了幾天,小美line 我:「陳醫師謝謝您,讓我變得好輕鬆喔!」



附錄
單純的事實
帶來的情緒
我自動加上去的想法
待會要請XX同事幫忙
焦慮不安
我跟他不熟,聽說他不容易親近
他平常看起來沒甚麼笑容
我對人際關係真的很笨拙
他會不會拒絕我?過去我曾被拒絕,我好怕
我是不是一個沒用的人?


4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