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的問題,培養以提問來思考的方式。
問一連串對的問題,是為了釐清自己的困惑、混亂或恐懼,以還給自己明晰。以類比來說,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很多的答案,像是Google上面的大數據。但是Google可以針對各種問題提供解答,卻無法問出一個我們當下需要的問題。各位可以設想,如果我現在問iPhone的Siri或者在Google上搜尋下面的問題:「我該如何看出這個情境想要告訴我的訊息?」
問一連串對的問題,是為了釐清自己的困惑、混亂或恐懼,以還給自己明晰。以類比來說,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很多的答案,像是Google上面的大數據。但是Google可以針對各種問題提供解答,卻無法問出一個我們當下需要的問題。各位可以設想,如果我現在問iPhone的Siri或者在Google上搜尋下面的問題:「我該如何看出這個情境想要告訴我的訊息?」
它們會怎麼回答?顯然我們無法用這問題來獲取有意義的答案,我們需要學習「問對問題」,然後根據腦海的資料、感受和直覺,來挖掘有價值的答案。
常見問不出答案的問題模式如下:
自問:「我這兩天落枕了,左側肩膀脖子痛到不行,連清喉嚨、咳嗽都在痛,不知道身體是要告訴我什麼?」
自答:「我想是因為我覺得身心都太緊繃了,想把握時間多練習,過度使用身體。他們想讓我知道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然後結束了自我審視過程。
自答:「我想是因為我覺得身心都太緊繃了,想把握時間多練習,過度使用身體。他們想讓我知道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然後結束了自我審視過程。
另一個例子,自問: 「我的親人生重病,恐有過世的可能,我一想到就不禁悲從中來,哭得死去活來,為什麼遇到類似的事情我都會難過成這樣子?」
自答:「我想是因為家人或好友即將離開了,所以我才悲傷成這樣子,我讀過賽斯書,知道靈魂永生,人不會真正死去,可是我還是很悲傷。」然後就卡住了。
問不出所以然,是因為這些答案是說服自己的答案(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或靈魂永生,人不會真正死去。),恐怕連當事人都不相信。它不僅對當下的自己不會有幫助,甚至還會造成內心的交戰。像第一個例子,按其答案的脈絡發展,或許接著就說:「落枕想讓我放手,可是如果我不努力,那不就糟了。」於是進入了「我該休息,不!該認真練習。不!該休息...」的狗追自己尾巴的模式。如果這時候問其他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我認為應該認真練習? 不練習,我會擔心什麼? 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不練習令我如此焦慮?」或是「如果我不曾落枕,那我就不會明白什麼?」反倒這些問題比較容易釣到潛意識的真正信念。
駕馭問題的思維方式,學習以提問來思考
問不出所以然,是因為這些答案是說服自己的答案(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或靈魂永生,人不會真正死去。),恐怕連當事人都不相信。它不僅對當下的自己不會有幫助,甚至還會造成內心的交戰。像第一個例子,按其答案的脈絡發展,或許接著就說:「落枕想讓我放手,可是如果我不努力,那不就糟了。」於是進入了「我該休息,不!該認真練習。不!該休息...」的狗追自己尾巴的模式。如果這時候問其他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我認為應該認真練習? 不練習,我會擔心什麼? 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不練習令我如此焦慮?」或是「如果我不曾落枕,那我就不會明白什麼?」反倒這些問題比較容易釣到潛意識的真正信念。
駕馭問題的思維方式,學習以提問來思考
千萬不要妄想那剛開始的回答就是答案,因為潛意識的信念或足以改變生命的洞見,不在那裡。如果它真的在表層,我們一開始就會洞悉,根本不用審視自己。實際上,情境本身就是一個靈魂對我們的提問,深具創造性,它足以令我們變成不同的人。關鍵在於我們需要有看穿事情表面的能力,以培養出駕馭問題的思維方式。我建議的學習路徑是參考各種範例,留意其中的提問,然後不斷根據自己遭遇的情境來問自己問題,接著根據自己回答的內容為範圍,繼續追問更深入的問題,一層一層地探索下去,直到水落石出。
二個案例:
第一例 一支折傘 (這是我在幾年前書寫的記錄)
第一例 一支折傘 (這是我在幾年前書寫的記錄)
好多次,我在某店家前面,看到折傘被遺留在傘架上,就會注意它。如果它放在那裡好幾天甚至一二週之後,我就會把它視作「愛心傘」,於是我就有想要把它撿回家給女兒用的衝動。我越抑制這個衝動,就越想要拿。可是拿了它,卻又覺得自己怎麼可以拿别人的東西,而且現在我也不需要它。其實我根本就不缺雨傘,我車上還有三支呢!我覺得這裡面有一些東西要我學習,不然它不會躍入我的注意焦點。那它想要告訴我什麼呢?
我想到的是,衝動是不能壓抑的,否則它會扭曲成另一種衝動,而且表面的衝動的底下有真正的衝動。所以我就伸手拿了一把橘紅色折傘,讓自己進入這個體驗。
接著我看著它,讓相關的情緒與念頭自由浮現,然後把它們通通寫下來,包括聯想到的東西:
「雨傘放在那邊很久了,都沒人要拿,那麼不拿白不拿。」(想要佔別人的便宜)
「小魚喜歡折傘,她容易用壞它,我先幫她預留一支,一定用得到。」(我在批評女兒容易弄壞東西)
「傘是別人的,我不可以拿。」
(我正在壓抑這股衝動)
「沒經過允許,拿別人的東西,代表我是匱乏的人,所以不能拿。」
(我在壓抑它而且開始論斷自己)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自己買。我不需要拿走別人的雨傘。」(我在說服自己,這個念頭並沒有幫助我了解自己)
「我的傘也曾經被人拿走。」(幫自己找理由,避開論斷的壓力)
「我怕我的雨傘放在店家外面被人拿走。」(我要保護我的東西)
「我曾經也拿走別人的雨傘,然後隔天又放回原處。」(我的良心說不過去)
「有時候我也拿走別人的傘,然後也沒有還。」(我告訴自己那是愛心傘,拿了沒有關係。)
到底我真正的衝動是什麼?
那是不用錢的折傘,不拿白不拿嗎?
那是有價值的東西,不拿可惜嗎?
還是它在叫我不要一直想「佔人便宜」或活在「害怕被人佔便宜(欺負)」的陰影下?
這時我突然浮現小時候,爸爸常常要我讓妹妹,凡事都要給她佔便宜,不然就罵我:「沒讓(沒有肚量),妹妹只有一個,你要讓她!」的畫面。這段厭惡和痛苦的回憶,令我對別人佔我便宜的舉動非常過敏!
為什麼都要讓她?連她犯的過錯都變成是我的錯?她可以任意破壞我的東西,而我只能默默承受?她可以被寵,而我就不斷被打壓和被欺負?為什麼我要接受這些?而不敢說出內心真正的感受:「我也是人,我也值得被尊重。我不是次等人!」我把別人佔我便宜當作是不尊重我、欺負我和踐踏我的行為。我非常防衛和抗拒,所以我也想去佔别人的便宜。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一直有這種情感被壓在內心深處。
我聽見了橘色折傘的訊息了!
它說:「我想拿傘的衝動,佔人便宜,是因為我想報復或補償爸爸和妹妹對我的傷害。」接著我意識到這個衝動的背後的真正衝動:「去溝通和表達自己。我需要被尊重,我不是一個從頭到尾都應該被打壓的次等人。」
於是我釐清了三件事情:
一、拿愛心傘不一定代表佔人便宜,也不意味著欺負或報復。我會把它們連結在一起,全是因爲爸爸和妹妹的關係。我無意識地用這個角度去看事情。
二、每個人拿愛心傘都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不需要用自己的偏見去批評別人。
三、家裏的費用負擔,想多付就多付,不想多付就不要多付。把話講清楚,不需要委屈自己。這和欺負沒有關係,這是界限的問題。只要不默許,根本不會發生!
隔天早上恰好下起大雨,我就把傘送回原處,讓它被需要的人拿去用。我感激它的美好服務,讓我看見那份長期以來我不願面對的情感。
第二個案例— 我的脖子落枕了
這次的小美是個美麗動人的上班族,我們來看看”脖子落枕”告訴了她什麼訊息,以及整個挖掘的過程。
小美說
:「老師,這兩天落枕了,左側肩膀脖子痛到不行,連清喉嚨、咳嗽都在痛,不知道身體是要告訴我什麼?讓我學到什麼?」
我說 : 「最近有發生什麼事嗎?」
「我最近學游泳很勤練習,身體有點超過負荷,所以後來就想放慢腳步,結果脖子就開始不舒服了。」
「試試自己問自己,去發現它想告訴妳的訊息。」
「我覺得身心都太緊繃了,想把握時間多練習,過度使用身體。它們想讓我知道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
「說出這些,妳有比較好了嗎?」
「脖子還是很緊。」
「這代表妳尚未聽到訊息,不然你會立即感到不同。」
「我覺得是要我看見我的比較心跟好強心,怕自己做不好。」
「妳現在有釋放或放鬆的感覺嗎?」
「還很痛。」
「你還沒有聽到它的聲音!請妳真的下功夫去探索它。」
過了一個下午,我主動問她:「探索出什麼了嗎?」
小美說:「剛剛偷跑去找醫生打針了🙈看來是還沒聽到訊息,因為還很痛。」
「打針不是探索。」
「我打針壓抑它,還能聽見嗎?」
「當然,因為妳根本壓不住它,它想要表達的欲望是那麼強烈!」
「好,我下功夫尋找訊息。」
幾小時過後,小美說:「我覺得自己應該要比較優秀比較有能力,但是事實目前不如我預期,但我不想接受,所以拼命想追趕證明自己。」
「如果脖子不痛,整個人輕鬆起來,或心情愉悅,就是妳得到答案的徵兆。現在有嗎?」
「它還是疼痛和僵硬。」
「花時間挖出它的訊息,妳正在突破的邊緣!」
「好」
過了一天,小美傳給我她的”功課”,她說:
「我覺得自己天生游泳資質不好,不練習趕不上其他優秀的同學,所以要多花點時間練習,讓自己更優秀。
「我怕跟不上,我怕被說是拖油瓶,我怕不能結訓很丟臉,我怕自己落後會覺得自己沒有用,不夠好,做什麼事都沒有成果。
「我怕他們比我優秀還比我努力,我會落後更多,輸更多,我不喜歡輸的感覺,不喜歡當弱者,我要贏,要突出,要優秀。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不付出時間努力,怎麼會有豐碩的成果?
「我怕他們比我優秀還比我努力,我會落後更多,輸更多,我不喜歡輸的感覺,不喜歡當弱者,我要贏,要突出,要優秀。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不付出時間努力,怎麼會有豐碩的成果?
「老師,我的方向是對的嗎?我的脖子持續疼痛,好像沒有改變。」
我看見小美已經下足了功夫,把一些問題都想過了一遍,只差幾步就可以聽見訊息,所以出手幫她。我問道:「脖子落枕是什麼感覺?」
她說:「覺得自由被限制了,想做的事被限制住了。」
這時我腦中浮現她的頭被限制在一個方向的畫面,無法左右轉動,她似乎不願看其他的方向,所以我問:「妳不能面對什麼事?」
「我想證明自己是可以的,我無法接受自己失敗。」
「妳不想要面對自己的什麼情感?」
「我不想面對自己有不足之處,不想有挫折感。」
「妳還想到什麼?」
「我覺得矛盾,想找回一開始學游泳單純的快樂,可是又覺得要努力精進往下一個救生員訓練邁進。怕自己不夠好。」
「所以妳不想看到「不夠好的自己」,以及在情感上「失敗,差勁」的感受。」
「對,我想要表現出來都是好的,不想被看見不足,失敗。」
「這是你的困惑,顯現在肉體上,以便你能夠看到它。」
「什麼困惑?」
「妳以為自己就是不夠好,所以想靠努力練習來掩飾。妳認為只有這樣才行得通,卻怎麼都掩蓋不住。」
「對,心裡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外在表現要是最好的一面,讓別人看到是好的。我想要被認同。」
「妳的內在有股喜悅和活力想要流過妳的身體,但在脖子肩背區域遇到抗拒,妳不讓它流過。」
「妳的內在有股喜悅和活力想要流過妳的身體,但在脖子肩背區域遇到抗拒,妳不讓它流過。」
「我也覺得游泳讓我喜悅跟活力,可是不知道怎麼就卡住了!」
「妳卡在無法做到的困難裡。」
「所以我不要一直說服自己其實可以很好,而是接受覺得自己不好的自己嗎?我不知道現在到底該怎麼順著流走,是就放鬆讓自己隨緣?」
「妳開始注意妳的困惑,而非一股腦兒掩飾"不夠好"。」
「有意識到他們在打架,卻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
「為什麼妳要堅持那些條件,妳才能快樂?為什麼妳需要有那麼多的好?」
「對啊,為什麼要那麼多好?我也沒想過😂沒有那麼多好,我還是我,還是有愛我的人。」
「為什麼妳需要有那麼多的好?」
「因為我認同了別人的期望,甚至別人沒有期望,我卻自己設定了他們有,加諸在自己身上。」
「所以妳以為自己需要那麼多的好,但妳難以達到,然後妳就不讓自己快樂起來?」
「對,永遠覺得自己達不到最好!但我怎麼不抗拒而讓那股快樂順順流過?我要怎麼放過自己?」
「問自己,為什麼妳需要那麼多妳永遠都做不到的好?」
「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要做才有價值。」
「如果妳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那麼別人稱讚妳,妳也不能接受。妳會以為別人在騙你。因為他們說的,跟妳想的那個自己不一樣!」
「對,現在就是這個情況,我不相信他們說的。」
「這些東西都是妳的混淆不清的感情,因為其實你是想要被肯定的。」
「我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好。我想被肯定,卻不相信肯定我的那些人,所以我卡住了。」
我覺得小美尚未發現她的堅持的真正理由,所以又再問她:「為什麼妳需要那麼多妳永遠達不到的好?」
「因為我不相信自己與生俱來就有價值。我該怎麼放下自己的堅持?我該接受自己現在覺得自己糟,還是應該放下覺得自己很糟的想法?我困惑了。」
「妳要先接受現在對自己的看法。」
「嗯嗯,我覺得自己現在不夠好。」
「大方承認妳對自己的看法,不要抗拒。」
「覺得自己不夠好,同時也不要想掩飾表現的很好嗎?」
「掩飾,就是抗拒。」
「但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想透過大量練習讓自己更好,這樣算抗拒嗎?」
「大量練習就是使勁抗拒,妳還在企圖為不夠好而掙扎!」
「所以覺得自己不夠好,也不要練習嗎? 哈哈」
小美仍然卡在幻覺裡,所以我持續問:「為什麼妳需要那麼多妳永遠達不到的好?為什麼妳要極力掩飾自己?」
「因為我不能給自己價值跟認同,不管我做到多好,永遠覺得不夠,永遠無法快樂。」
「為什麼妳需要那麼多妳永遠達不到的好?」
「我覺得那麼好,才有人真心愛我。」
「喔耶!妳終於說出脖子想要說的完整訊息了。」
「卡關好久😂脖子想告訴我這不是真的嗎?不管我有多或少的好,還是值得被愛嗎?」
「這就是落枕想要告訴妳的東西: 妳以為妳必須達到妳的標準才會被愛。然而妳根本達不到,所以妳覺得永遠不會有人真心愛妳。你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妳到底在幹什麼!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 。」
「即便我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有好多人愛我啊。」
「但是妳不相信,因為妳達不到妳的標準! 別人說了,妳也不信! 」
「我要怎麼放下這個根深蒂固的想法?還是發現了,就讓它慢慢飄走?」
「仔細審視妳的信念,看看妳的主張合情合理嗎?」
「不合理,也很荒謬,感覺把自己逼死都達不到!」
「妳之前對此是無意識的,妳不知道妳一再逼迫自己,幾近變態。脖子卡住,就是要把這個無意識的混亂信念浮上枱面。它要妳質疑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以前脖子也會卡住,但沒有這次這麼想找到答案。」
「事情的發生一定是一波比一波強烈,直到你不得不面對為止。即使這次你用打針逃過了,下次或許會出現針藥都壓不住的病痛,或發生你難以接受的事件,以喚醒妳的覺知。」
「原來如此。」
「妳看得出妳剛開始自己挖的訊息和最後的訊息不一樣嗎?比較一下,
前:它想讓我知道不用為了迎合誰或趕上誰而拼命,我永遠是最特別獨一無二的那個。
後:妳以為妳必須達到妳的標準才會被愛。然而妳根本就達不到,所以妳覺得永遠不會有人愛妳。妳到底在幹什麼 ? 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 」
「看的出來,一個是我企圖說服自己的相反話,我自己都不信;一個是深層潛意識相信的。」
「太好了,那妳現在脖子還痛嗎?」
「不痛,而且可以轉動了。…轉來轉去還是有一點痛,不過好很多。」
「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因為妳已聽見它想要傳達的訊息。」
「要問對問題,把訊息找出來,真的不簡單,很容易被自己矇過去。」
「需要不斷下功夫練習,就這訣竅而已。」
「現在覺得探索自己真的很有趣,找到真實的自己很開心,謝謝老師,我會持續找自己❤」
鑒於小美的腦子像落枕一樣僵硬,不能轉動其他方向(她的脖子生動地把這畫面表達出來)。我想提醒她: 做自己妳將會做得最好,因為沒有人可以做到像妳那麼像自己!可是如果妳相信了別人的教導而去追求莫名的標準和比較,恐怕妳將付出代價!
何不仔細地審視妳從小被教導的那些想法,因為妳是成年人,妳有能力辨識它們到底適不適合現在的妳,然後讓自己重新校正,重回平衡。
所以,小美必須在這兩個方向中做一抉擇,然後親自體驗自己選擇的結果。 "不斷質疑那些教導適不適合妳?"或 "常常質疑自己不夠好?"
附錄
賽斯說:
「現在如果你被激怒的時候,你看到一本書教你去深思“善”,且要把你的思想立即轉向為愛和光,那你就是在自找麻煩。因為這種作法只會使你對你自己的自然情緒更為害怕。你不會比以前更瞭解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你只是把它們隱藏得更好一些罷了。而如果你沒有準備好的話,在這種情形下,你或許就會生病。…
賽斯說:
「現在如果你被激怒的時候,你看到一本書教你去深思“善”,且要把你的思想立即轉向為愛和光,那你就是在自找麻煩。因為這種作法只會使你對你自己的自然情緒更為害怕。你不會比以前更瞭解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你只是把它們隱藏得更好一些罷了。而如果你沒有準備好的話,在這種情形下,你或許就會生病。…
「如果你有身體的病症,不要逃避它。感覺它在你身體內的真實性,然後讓那些情緒和念頭自由的跟著來。如果你讓它們流動,它們就會帶你到造成問題的信念。它們會把你帶過你必須面對與探索的自己的實相的許多層面。這些方法把你本來抑制的東西釋放了出來。…信任它——,它是你存在的自然之流,它會喚起你自己的創造力。跟隨它,它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又說: 「如果你過去能徹底地在特定議題中表達自己,你就不會感冒了;而且如果你在過去利用所有你在班上所積累的洞見,你就不會感冒了。
如果你在過去予許自己沿著特定方向,把你內在的想法向外徹底對你的長子表達,你就不會感冒了。然而,使用蜂蜜和醋是比較容易的;可是,使用蜂蜜和醋僅是讓你擺脫感冒,而且並沒有讓你找出你為何得了感冒,你並沒有在患上感冒中,學習到關於你自己你應該知道的事情,因此,當你的咳嗽消失了,而這個議題又會再次的出現,你會患上不同的疾病,因此你會找尋不同的治療。
蜂蜜和醋是廉價的;了解自己是珍貴,而且更加有價值的。
這樣的內在治療和這樣真正的治療,並不會以包裹的方式來到,而你也不用去超市拿,並且真正的內在治療,不是在早餐後服用草藥,雖然這些可以作為中間的手段。
可是如果你想要對你自己真正的了解,如果你想要得到症狀真正的理由,那麼,有方法可以做到,而我也把他們給你了,而他們不一定是像醋一樣的苦澀。
~ A Seth Book – The Early Class Sessions2, ESP Class Session,July 21, 1970 Tuesday」
又說: 「如果你過去能徹底地在特定議題中表達自己,你就不會感冒了;而且如果你在過去利用所有你在班上所積累的洞見,你就不會感冒了。
如果你在過去予許自己沿著特定方向,把你內在的想法向外徹底對你的長子表達,你就不會感冒了。然而,使用蜂蜜和醋是比較容易的;可是,使用蜂蜜和醋僅是讓你擺脫感冒,而且並沒有讓你找出你為何得了感冒,你並沒有在患上感冒中,學習到關於你自己你應該知道的事情,因此,當你的咳嗽消失了,而這個議題又會再次的出現,你會患上不同的疾病,因此你會找尋不同的治療。
蜂蜜和醋是廉價的;了解自己是珍貴,而且更加有價值的。
這樣的內在治療和這樣真正的治療,並不會以包裹的方式來到,而你也不用去超市拿,並且真正的內在治療,不是在早餐後服用草藥,雖然這些可以作為中間的手段。
可是如果你想要對你自己真正的了解,如果你想要得到症狀真正的理由,那麼,有方法可以做到,而我也把他們給你了,而他們不一定是像醋一樣的苦澀。
~ A Seth Book – The Early Class Sessions2, ESP Class Session,July 21, 1970 Tuesda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