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星期前,小美傳來一則Line: 「老師,我好不快樂,不管是心或靈,我好想大哭!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快樂是自找的,不是對方給的。但我卻不知道怎麼找? 對於未來我好迷茫。」
過了一星期她又傳來: 「老師,我不知道人生怎麼走下去了,我突然覺得好絕望,好想大哭。」
這時我感覺到時機成熟了,她已經到了改變的臨界點,所以立即傳了三張不同程度的哭泣貼圖給她,鼓勵她哭出來,而她則回了我一張哭得二道如噴泉淚水的淒慘圖案,顯然她非常的難過。我安靜了幾分鐘後,回應:
「你覺得妳的老公應該怎麼做?他不應該做甚麼?」
「是我應該怎麼做才對,我不應該一直要他為我做什麼。我好自私,我從來沒為他做什麼。我一直在掏空他,我現在完全失去方向。」
「你喜歡什麼?」
「自由自在。」
「做什麼事會讓妳開心? 說出具體的事情。」
「旅行。」
「去那裏?」
「日本、土耳其,好多地方想去。」
「去旅行的目的是什麼?它代表自由嗎?」
「不是。」
「不然它代表什麼?」
「真的不知道,只知道很快樂,出國就不想回台灣。」
「這樣的話,旅行就代表妳想逃離現況的象徵,問題是你逃離不了妳自己。」
「是。」
「所以旅行不是你真正喜歡的事情。」
「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麼。」
「苦悶與不滿。」
「嗯。」
「這是你現在的狀態。」
「嗯。」
「即使你去了日本,或許一陣子之後,你就會發現問題又出現了。」
「我把自己的苦悶和不滿加諸在老公的身上。」
「妳正在學習,妳沒有問題。所以不需要責備自己。」
「好。」
「而且這不是單方面的,妳的老公也有他需要學習的地方。」
「嗯。」
「你們正在服務彼此。透過雙方的反應與互動,可以清楚看見自己的狀態。」
「嗯,我們真的很像對方。」
「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此刻妳可以做,而它會讓妳覺得興奮與開心? 但不可以是購物、美食、藥物、酒精和性。(因為當人感到空虛與孤單時,它們常被用來填滿內心空洞而且越填洞越大,所以這種時候先別碰這些東西)」
「……」
「在這一刻,有甚麼事情是你一想到它,就很想做的? 某個單純好玩有趣的事?」
「我想想。……」
「不然,請你列出你現在可以做的事。列出六樣,像洗澡便是。」
「彩繪指甲,看電影,唱歌。」
「還有呢? 再三樣。」
「看以前出國拍的照片。」
「還有什麼?」
「跟老公撒嬌也算嗎?」
「算。那第六項是什麼?」
「我很喜歡摸摸他的身體,很喜歡。」
「不可以是性。」
「不是那方面。」
「那就可以。現在請妳仔細看一下這六件事。」
「好。」
「那ㄧ個明顯跳出來,最能引起你的興致?」
「摸摸,哈哈。」
「老公在旁邊嗎?」
「在,剛剛他還叫我摸摸。」
「動手吧!」
「哈哈…動手了。」
「這是你此刻最需要做的事情。」
「好。」
「它就是妳的方向。」
「好。」
「等妳 膩了。」
「哇喔! 蛤~ ?!」
「就在膩的那一刻,安靜下來,重新列出六樣現在做得到的事情。然後仔細瀏覽它們,看那ㄧ個明顯跳出來,最能引起你的興致?就做它!」
「好的,了解了。謝謝」
「這是活在當下的方法,它會帶給你自由、快樂和滿足。」
「好棒。」
「你現在心情如何?。」
「好開心。」
「活在當下,就是這種的感覺。每個小小孩都知道這個祕密。」
「好喜歡。」
「仔細讀我們今天的對話,它是快樂與自由的門戶。請跟妳的老公分享,而且告訴他,我很喜歡你們倆。」
「好的~我們也很喜歡你。」
「大家一起學習和成長,晚安。」
又過了一週,我主動傳Line給小美,
「最近心情如?」
「開心與放鬆 」
「有用活在當下的方法嗎?」
「有,用得很快樂!」
「太好了,繼續享受活在當下的滋味。」
她回了我一個”超讚”的貼圖。
附錄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要這樣或那樣,或要像誰一樣,不斷的疏離自己。卻很少人告訴我們,自己才是一切問題的解答。於是我們很習慣向外尋求解答,很不幸的,那是別人的答案,它只能滿足很表面和很短暫的疑惑,或者聽起來像被糾正的聲音。
這一次小美看似陷入極深的絕望與迷惘,其實她只是沒有養成向自己內在找尋答案的習慣而已。我在文章中的提問,就是一種探索自己的方法:一邊釐清思緒,一邊挖掘自己內在對問題的解答。看她心情很快地從谷底反轉飛揚,關鍵就是她對她的老公摸摸,他們倆人在當下玩了起來的緣故。而這個答案不就是從她的心中冒出來的嗎?
本文提供的方法極為簡單。當我們在不知道要做什麼,或失去方向,或疏離自己的時候,就問自己此時此地我可以做那六件事情,然後從中挑選最令自己雀躍好玩的那一件,立即去做。只要養成習慣,它將會帶我們走進”活在當下、愛自己和自己親密連結”的新世界。遠離那個群體焦慮擔憂,”深怕什麼沒做好,或懷疑這樣下去會沒前途”的恐懼和掙扎的舊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