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從情緒的線索找到自己生命的課題

當一個人進入人生的學校,就必須願意接受整個課程。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注定要受罪。一旦我們下定決心,不再活在恐懼裡,從頭到尾接受課程的安排,沒有抗拒或逃避,甚至大聲說出「我來了!」,然後正面地回應它。 我們就可以平靜地穿越所有生命的課題。



一個真實例子
小美說:「陳醫師:您二月22日的文章呼應了我這兩天發生的事件,一切都是與內我頻率的振動,從小到大處在恐懼中,不敢真實表現出自己,一直是爸媽眼中聽話的小孩,和大家相處總是委屈求全,直到第一段婚變,當時我也不敢跟第三者去爭取當時的另一半,因為從小就想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當一個賢內助好媽媽,也因為這樣又進入第二段婚姻,從此展開不一樣的人生,也慢慢找回真實的我。
這兩天和同事發生衝突,我不再委屈自己,只是EQ不好的自己,不能心平氣和的表達,最終自己還處在受害者角色,覺得委屈,但也因此察覺到還穿著受害者的衣服。」

:「好棒,妳開始覺察自己了! 試著去傾聽這個事件想要告訴你的訊息!妳可以從情緒下手,來獲得明晰。現在我用五個步驟引導妳,讓你日後有跡可循,以學會這個傾聽自己內在的技巧。
第一步驟是準確說出你的情緒。這件事讓妳感到難過?生氣?還是怨恨?」

「生氣。但這當中有連結不同時期的事件。」

第二步驟就是去問自己,「我真正在氣什麼,或他不應該... ,或他應該...

「她不應該」

「要完整的說出來」

「因為我會覺得已經跟她說,她還這樣說話,挖哭」

「所以她不應該這樣説話?」

「對」

「她説了什麼?」

「因我已口頭告知這兩天忙,週五再給他檔案,可是她二話不說,直接寄信給主管,說我把文件丟給她就不管了。」

「所以妳氣她告訴主管妳把文件丟給她就不管了。」

「重點是,這不是我一定要做的事。」

「可是你卻做了,所以你生氣嗎? 我實在聽不出來妳真正在氣什麼。」

「重點是第二天,她把我印的文件弄亂,然後我勇敢請她弄好,可是她不弄,所以我把文件交她的主管処理。雙方主管才出面處理。而這次我也跟主管堅持不做這件事,最後主管自己做了。」

「你沒有勉強自己去做,那妳到底在氣什麼?妳堅持她一定要弄整齊嗎?」

「不是。我是氣她寄信給主管,她是㧓爬子」

「對你而言,告狀這件事代表什麼?」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怕告狀?

「但她告你狀,就是你最憤怒的原因嗎?

「對,因為我也是在幫她的忙,可是她反過來告我一狀,弄到我裏外不是人」

「請你仔細讀三次我們剛才的對話,找出妳真正在氣什麼?

三分鐘後小美說:
「我不想成為不負責任的人。」

「妳為什麼害怕自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因為前段婚姻,對方不負責任,我討厭不負責任的人。」

「沒錯,事情的整個脈絡即將浮現。它跟這段婚姻有關連,妳痛恨不負責任的人。」

「難怪我不想被貼一様的標籤,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的人」

「妳審判了前夫,而且你在每個人的身旁看見不負責的人! 你活在「不負責任」的隂影裏。」

「我沒拔掉有色眼鏡,用另一角度看他們,所以不能接受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我要重新定義,這事才能過去?

「慢一點! 還有東西沒有弄清楚。
第三步驟是反思自己。妳會常常擔心自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嗎?」

「沒想過」

「妳會常常勉強自己做到負責任嗎?」

「有時候會。」

「妳會常常看到「不負責任的人」?」

「我家大伯就是,而且我認為每家總有一個。」

「妳說:「我不想被貼一様的標籤。」可是妳卻到處貼別人標籤?」

「對」

「妳有反思這個現象嗎?」

「沒,現在才看到。」

「去想想一個常常貼別人小氣標籤的人,他是那麼注意這個標籤,那他會不會常常害怕被人說「小氣」呢?」

「會怕」

「事實上,他掉進自己設下的陷阱(恐懼)裏,因為他一直注意別人是不是小氣,所以他變得害怕別人說他小氣。」

「所以我要把自己貼的標籤一一列出,再每個重新下定義嗎?」

「不要那麼快! 否則你會錯過精彩之處。在反思自己的過程中,妳會覺察自己一些狀況。真正看見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之後,才可以進入下個階段。
第四步驟,找出自己關注「負責任」的原因與脈絡。請你閉上眼睛,轉向內在,搜尋過去的記憶,直到找到類似的事件為止。」

「從小的教條,做人應該負責」

「請妳回憶事件而非想到教條。你發生過什麼,被人罵「不負責任」的事件嗎?」

「小時候,曾有一次在我的生日,我約了同學來家裡慶祝,而我卻自個在外面玩,忘了回家慶生,結果被父親痛罵我很不負責任,從此我就很要求自己負責。」

「還有嗎?在日常生活中感覺很像的事件?

「沒,印象深刻就那件事。噢,我還記得小時候帶妹去抽糖果,妹的沒了在哭,我也會害怕她回去告媽,所以把自己的再給她。」

「這是害怕被告狀的回憶。有沒有跟當前同事告狀很像遭遇?」

「前一陣子,媽生病送醫院,我送去台北醫院,靠近我家。那次被哥說沒送台中。是我負了責還被指責,感覺到我裏外不是人。」

「這跟同事這件事是不是很像?裏外不是人!

「對! 常有這事發生。」

「就是這個東西! 妳一再重複地發生這種事,因為你無法體會它想告訴妳的訊息。如果妳學著把生命視作一個整體,不再把每件事看成彼此毫無關聯,就會看見其中的脈絡,而且聽懂上天想告訴妳: 妳有一個潛意識的信念或態度走偏了!」

「不懂」

「妳一直碰到這種裏外不是人的事情,難道沒有原因嗎?」

「因為我把別人的事拿來做了,我以前不太分的清楚那件事該我做。這陣子我用不同思維想事情,來決定該誰做。」

「因為妳怕別人說妳不負責任,就儘量自己做,所以妳很難區分什麼事是別人的事。」

「對,陳醫師說的沒錯。」

「而它也連結一些想法,例如,多做事,代表我是負責的,好心人等等,」

「對! 完全正確,我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在推卸責任。」

「原本妳那麼擔心被別人指責不負責的狀態,就足以讓你頭腦不清了。再加上好心人的想法,只會更加困惑你,於是妳很難明晰事情究竟該由誰做。」

「對。」

「所以妳不是打從心底,真心地想做這些事。妳是為了怕別人說話而做的。」

「對,我只是不想讓別人說我不負責任。偶爾我會強迫自己去做一些很不喜歡的事。」

「你有意識到你總是因為恐懼而去做事情嗎? 妳曾經出於熱情、興奮、喜悅、津津有味、感謝或單純的歡喜去做事情嗎? 這才是活在愛中的感覺。」

「對,所以我還沒有找到生命的熱情。我也一直在尋找,如何能有熱情?

「顯然你的生命課題是不要選擇論斷!因為它的後果不是你喜歡的。
 
下面是這個事件想要告訴妳的訊息:
妳為什麼要論斷別人不負責任,然後讓自己困在害怕被人批評的恐懼裡? 結果妳那裏都去不了,只能卡在這裏,讓生命動彈不得。妳不需要這樣為難自己,何不走向喜悅與熱情呢?

「謝謝陳醫師引導,我聽到了!

「這個事件最精采的地方就在此!生命要妳負起真正的責任,從自己開始改變。接下來是第五步驟:做出一個行動去回應這個訊息!

「列清單?

「不是這樣的,要先回應生命的訊息!妳決定如何回答它呢?

「用其它角度看事情,或單純的陳述事情,不要貼任何標籤。」

「很好,妳說出了原則,但是具體方法呢?」


「我建議妳用零極限的四句話,去對待妳原本想要批評的人。」

「好的,謝謝你的建議。」

「例如,看到小孩把飯桌弄亂了,不要罵,不要生氣。安靜下來,閉上眼睛,專注地唸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專心的反複唸誦,直到心情平靜為止。同時告訴自己這裡完全不需要我的批評指正,事情發生都有正面的理由,只是我現在沒看出來而已

一想到前夫或你家大伯,也如此唸誦。甚至發現自己在批評自己時,例如我好笨,我沒有價值,我的婚姻不幸,我很差勁或我的身材不好,就趕緊轉移注意力,專心念四句話。」

「謝謝」

「你現在還在氣同事嗎?還會覺得委屈嗎?

「沒了」

「因為你發現了生命的秘密。讓我把它說清楚:
這件事的發生,其實是你靈魂的精心安排。他知道你同事的個性,也知道你長期陷入論斷的泥沼裡,於是引領你們倆觸發化學反應。再次勾起你的負面情緒,讓你渾身不舒服,逼得你去找答案,因為他想幫你離開反複發生的牢籠。而且你的靈魂知道你會來找我,也知道我將提供你「探索自己內在答案的技巧」,甚至放上部落格,給其他需要的人觀摩反思。所以一切就這樣發生了。」

「謝謝您。」

「這一次請妳好好做,帶著一顆感激生命美妙安排的心,平靜地穿越它,以結束這個經常困擾妳的課題。也請妳多看幾次我們的對話,每天讀它,連續二週,直到有深刻的了解。」

「好」


附錄
小美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所換來的深刻教訓:「不要選擇論斷」。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馬太福音7:2)”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馬太福音7:3-6)



整個教訓如下:
「因為她不斷地為別人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這種行為讓她貫注在「不負責的恐懼能量圈」裏,所以她對任何人說她不負責任的聲音,會變得非常敏感與害怕。而為了避開「被貼上那個標籤」,她只好勉強自己去做那些「符合負責任形象」的事情,可是這些事情都不是她真心想做的,所以她掙扎,抗拒,混亂,輪迴在「裏外不是人」的牢籠裏。

只要她放下論斷別人的習性,把注意力放在感恩與愛上,壓力就會立刻解除。因為生命祕法只有一個: 你注意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